close

  溫哥華的天氣四季皆宜,夏天有點熱又不太熱,相對的,冬天也是有一點冷又不太冷,今年,不,應該是去年冬天,總共只下了兩場小雪,想玩雪的人都喊不過癮,整個冬天氣溫雖然都不低,但比起過去幾年,偏低溫的時間卻特別長,我每天會外出運動的原則(我好像真有不少原則)是:下雪天、路面有結冰或積雪、室外溫度低於零度、風太大.....,我都會主動放假不出門,由於最近偶而收到一些善意的忠告:上了年紀了,氣溫太低就少出門吧!想想也對,何必那麼執著呢?就算我並沒有高血壓的毛病,冷空氣裡的呼吸畢竟也是不太享受的,那我就把氣溫標準提高到攝氏3-4度,低於標準就放假,好歹在家裡運動也行啊。

 

那就在家運動吧,打太極拳?太輕鬆,樓上樓下走很多圈?太無聊,放音樂跳跳舞?那不是我,找人打桌球?雖然覺得還不錯,但是,我的年紀和運動神經二者畢竟已漸行漸遠,打起來老覺得乒乓拍越來越小,手卻越來越大,結果可想而知,以致於,如果對手比我強,老讓他撿球我會很難為情,對手比我弱,那他就會很難為情,而我就更難為情了,跟我旗鼓相當的呢?根本不存在,想來想去想不出辦法,於是上網逛逛,我又發現了一樣好東西,大概一般桌球中心都會有的吧?叫做《桌球對打器》《Return Board》,看了國內外的對打器練習影片,覺得蠻不錯用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A0M7iMLdo》;《http://www.youtube.com/watch?v=qAkHgwXwtKs&feature=related 》 ,於是就動心了,但是花錢買一套,似乎不是個正確選項,光在台灣買就不便宜,要近台幣萬元一套,還要運過來,好像行不通,國外呢就更貴了,對於一個超強如我的Do-it-yourselfer來講,不如就動手做一個吧!

 

心念既定,就開始畫設計圖,拜託女兒幫我上網買關鍵材料 - 桌球膠皮,算一算竟也要花掉不少銀子,因為我總共需要18張皮才夠(足夠貼18隻桌球拍),從下單算起,大概過了十天才收到貨,之後,包括搭配、構思、設計和搜尋材料,我前後跑了三趟Home Depot,才終於抱回了所有的建築材料,其中較令人傷腦筋的是,由於木材應力的關係,竟難找到兩根夠平直的的8呎2x2木條,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的挑挑揀揀找出較能匹配的兩根。

 

建材既然到齊了,就開始動工了吧,不想這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可能是膠皮和海綿中間的黏合材料在作怪吧,每張膠皮都會揮發出一股嗆鼻的化學味道,18張膠皮同時發出的18股味道恐怕就讓人類難以忍受了,估計只要持續聞上個5分鐘,我的頭就會開始有點兒疼(有毒!),不得已之下,只好把所有膠皮請到車庫,攤在地上,再加上用吹風機對著它們一陣又一陣的猛吹,兩天之後怪味攻勢總算有了明顯改善,之後工程方得以繼續進行,於是我鋸,我切、我削、我鑽,然後組合再組合,整個架構終於完成。

 

接著下來,到了貼膠皮工程了,世間事常是會叫完美主義者不得不低頭的,因為每張膠皮的尺寸並不是那麼的精準(大概正常情況下貼完桌球拍,多餘的膠皮就會被切掉,邊緣準不準確自然就無所謂了),所以需要像拼圖般地耐心排來排去,妥協出最可接受的似波浪般的邊緣;畫好了中心線,開始貼膠皮了,之前我已經測試過,只要使用薄薄的一層雙面膠,就可以把膠皮貼牢不虞鬆脫,如此這般,就不需要動用到強力黏著劑來作精密施工,一共只花了三捲剛買來的雙面膠帶就一切搞定。

 

終於,大功告成了,架起了乒乓桌,在我獨自一人觀禮並兼攝影之下,我的桌球對打器正式啟用了,調整好對打器的距離、經緯度(斜度啦),再調整仰角(哈哈!好像是在操縱天文望遠鏡),為了得到回球的準確拋物線軌跡,調整仰角是有其必要性的,開始出球之後的10分鐘內,只見我不斷滿地找球,嘴裡心裡罵聲連連,在我不斷地一面打一面調整之後,終於有了一點感覺了,從完全接不到彈回來的球,到能夠接到一下、兩下到三五下之多,本來嘛,進步總在辛苦後,原來,我買回來的膠皮是屬超黏等級,也就是對球的摩擦力超級強,出球的時候只要輕輕帶一點旋轉,它回敬你的,會邪門到保證讓你吃不完兜著走,於是乎練啊練的,幾個星期一轉瞬就過去了,現在對打的成績呢,雖滿地找球還是免不了,算一算最好的連續揮拍竟也能達到20下了!這個成績對年輕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對我這老灰呀阿北可就已經滿足的闔不攏嘴了!從彈回來的球老是K到手指,到球球能不落空的地步,已經是年長人類的一大步了!

 

※ 補述:標題說是有趣的對打器,卻忘了形容是怎麼個有趣法,我那雖不大卻空洞的舞蹈地板,側邊就是整面鏡牆,只見乒乓拍揮動之下,乒乒乓乓、噹噹噹的,這噹噹噹嘛,就是落地球彈在木地板上的聲音,這時有意無意地望向鏡子,就會看到我那不怎麼高興的冷面孔了,乖乖的趕快揀球囉!對著對打器揮拍,感覺面對著的是一個隱形對手,冷酷而無情,出球的力道要準確到球回彈的位置剛好讓我能原地原姿勢接著揮第二下,而不需要跳來跳去的調整揮拍角度,這種出手的精確度比起Linsanity林書豪的三分線跳投好像也差不了多少(冒冷汗),回頭想想台版的對打器練習影片,示範動作的清脆俐落,果然是不簡單!套用一下孔夫子說的《知易行難》,行家輕鬆出手,不要以為是當然!

 

這每天下樓到舞蹈地板練它個20來分鐘,自己揮拍自己撿球,不同於兩人對打,完全沒有空檔休息,所以很容易就會出一身汗,這樣一來,活動了筋骨、訓練了眼力、反應力、靈活度,加上些許的成就感,打完上樓竟然腳步不再蹣跚,而是用跳的,如此看起來,應該是挺有趣的吧?

 

  自製 桌球對打器

                                            自製 桌球對打器

 

回想過去幾年,自己舖舞蹈地板(正是對打器腳下踩著的)到獨力建構了8x10小木屋的英勇事蹟雖仍歷歷在目,但猛然想到這兩句經典: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廉頗寶刀是否已老?而今看來,雖然對打器的製作不過是個小小工程,但加工過程的精確度要求還是需要那麼些DIY能力的,So, I think I am still OK! LOL

 

嗯,對了,有機會再分別把舞蹈地板和小木屋的建構過程也記錄一下吧,多肯定自己一些,多少能強化並維持一些自信心,也給自己的人生多添加一些掌聲,幸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皮 的頭像
    老皮

    浪花退去之後

    老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